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,素有 巴国故都 、 千里乌江第一城 之称的重庆市经济强区 涪陵。
办学条件优良 学校是 重庆市园林式单位 ,占地面积近2000亩,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;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5千多万元,馆藏图书135余万册;学校现有国家与地方共建研究基地2个,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,近三年,承担国家社科基金、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0项,教育部项目30多项;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4人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50人,具有博士、硕士学位的教师570人,另有兼职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,兼职教授30人,外籍教师9人;学校现有国家级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,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,省级精品建设课程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、重点建设课程18门,省级教学团队5个。
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,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在办学行为上,学校立足于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,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。在实践操作中,学校充分利用校地合作的实践平台,大力推进和完善 1+2+1 人才培养模式,增强学生动手能力、实践能力、适应能力。目前,学校正努力构建师范和非师范教育改革创新体系,专业涵盖文学、理学、教育学、法学、管理学、历史学、经济学、工学、农学、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,形成了以文学、理学为主,多学科相互融合、各具特点,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、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。
社会声誉良好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(市、自治区)招生,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近20000人。近三年来,学生在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 、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(师范类)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比赛、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、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 、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、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200多项、省(市)级奖400多项;学校是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,毕业生不仅在研究生入学考试、乡镇人才计划、公务员考试等就业性考试中成绩突出,而且以 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、干得好、水平高 的良好形象著称,校友中有的已成长为知名教授、特级教师、著名作家和诗人,有的已成为成绩卓著的艺术家、企业家、地方党政领导。
对外合作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,积极推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,先后与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波兰、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菲律宾等国几十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。近年来,通过教育部 1+2+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、 交换生项目 、 本硕连读项目 、 短期出国项目 、 赴美带薪实习项目 、 赴新加坡带薪实习项目 等渠道先后选送数百名在校大学生赴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波兰、新加坡等国留学,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新型国际化人才。同时,学校自2004年以来先后招收到来自美国、澳大利亚、俄罗斯、波兰、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来校学习,切实提高了我校在国际上的声望与地位。
招生专业/分省计划